行业资讯

电子产品论文合集12篇爱发体育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9-16 点击:

  爱发体育而东莞部分台系企业的悄然转型更是表现出了厂商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以前生产传真机的厂商开始生产多功能主板,曾生产电子钟表、影碟机的厂商开始转向PDA的研发与生产,而生产PC机的厂商则把PC概念扩展为融合3C功能PC。

  东莞数码协会的陈秘书长认为,IT与家电,原本属于两个不同产业领域,现在无疑会产生更多的磨擦与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更重要的是,目前传统电子行业普遍不太景气,整合3C功能的产品陡然切入,对部分传统电子产品而言,俨然是未来市场的一大劲敌。

  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可以拍照、玩游戏;笔记本电脑搭上无线网络和多媒体功能,已经将移动办公与数码娱乐集于一身,融合3C功能的产品已经成为众多大型IT厂商开拓市场的“新武器”。

  如果说2002年宏基电脑公司、微软公司先后推出平板电脑(TabletPC)是IT厂商向3C整合的开始,那么,2004年华硕、TCL、七喜等一大批IT厂商频频推出多功能新PC,则是一场3C产品攻城掠地的序幕。微软曾这样形容整合3C后的手持电脑:这个和书本一样大小的电脑,在功能上可以和笔记本电脑媲美,电池寿命长,外形轻巧,采用清晰的液晶显示屏幕,具有无线连接与通讯功能。用户可以用一支特制的笔来开启软件,用手写方式记笔记并进行编辑,除了收看娱乐节目外,还可以进行办公。

  时间转移到2007年,让微软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3C产品还没有广泛进军市场,华硕、七喜、TCL等电脑厂商已经在市场上展开凌厉攻势。就连许多手机厂商也开始向3C靠近,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集计算机、网络、通讯与娱乐)也层出不穷。

  据电子业界专家介绍,15年前,3C整合的说法就很流行了,可一直以来是说的多,做的少,现在大家一哄而上,惟恐落在后面,机不可失呀。据悉,华硕为了抢占先机,已经从主板业务拓展到了笔记本电脑、PDA、手机和无线通讯设备等多项产品爱发体育,研发部门已扩充到11个。

  业内人士表示,PC要整合成3C功能,关键在于IC设计水平与生产工艺。几年前中国台湾省就将3C整合列为半导体产业(特别是SOC技术)向上提升的目标,最终造就了台湾大型厂商在3C整合领域的先进性。现在已经出现了台系3C产品制造的成熟期,宏基、华硕、精英等一批台系IT厂商在珠三角地区上线C产品制造,势必会迅速带动国内整个IT业产品的转型,对部分传统电子行业而言,另一种竞争开始加大。

  家电专家认为,彩电已经在市场上辉煌了20余年,利润已近低谷,近几年受IT产品的冲击日益激烈,与其受冲击不如主动出击。长虹也进军过IT业,虽然不是很成功,但产品研发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近期推出的移动DVD产品,可以说是再一次与IT产品争夺市场。

  TCL电脑事业部的专家认为,整合后的3C产品与传统电子产品相比,具备升级与兼容性。虽然电视厂商向宽屏、背投、液晶、等离子方向发展,但IT产业抓住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传统电子产品无法替代的爱发体育。比如说整合后的3C电脑在强大软件功能的支持下,不但能欣赏电视节目,还能够过滤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更能在硬盘上录制喜欢的电视节目,甚至可以编辑自己DC电影发到电视台进行互动,而这些个性化需求是传统家电业难以实现的,受到冲击就会成为必然。

  彩电制造业已经意识到压力,开始在概念与行动上与IT产品竞争。早在2003年,日本三洋电机联合韩国三星、中国海尔开始在上海提出了“网络家电”的概念,三方表示将结成同盟,生产同尺寸的“网络家电”,这种家电有远程遥控功能,可以上网、娱乐和通信。海信、康佳也开始大力推广新一代家庭数字彩电。为了能在未来市场上不被动,一场变革正在家电业中进行。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利弊。既使前景诱人的3C产品,也有现实中的瓶颈。而传统电子制造业在未来竞争中,也并非完全没有优势。华立科技公司市场部朱经理表示,无论如何整合,3C产品的前身今世都来源于电脑,其天生的销售渠道是电脑城,当3C电脑成为消费类产品时,传统的IT渠道难以满足销售要求。而传统电子业,如彩电、传真机、DVD等产品,其天然的销售管道是商场、百货公司与大型超市,多年积累起来的销售渠道将是传统电子业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法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问题愈来愈倍受重视。珠三角的电子企业也随机应变。尤其是自今年年初暴露出来的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以后,电子企业更要适应环保的趋势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实际上,全球各地的环保法规主要是由政府机构制订的,用于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长期以来,符合环保法规一直是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电子业界来说,环保法规并不是新鲜事物。以前,这些规定主要与制造工厂有关,与产品本身的关系不大。但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已经深入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如今,全球各地对环保的关注焦点已转移到欧盟RoHS指令等法规上面,该类法规正通过电子、电信和汽车等产业的供应链在全球发挥着重大影响。因此,环保法规成为厂商们所关注的大事,以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够达标,并继续进入相关市场。不过,这些法规在颁发的同时也引起了各种争论。

  对于制造商来说,符合环保法规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随着经营全球化和制造业务外包的发展,产品要达到环保要求也变得日益复杂。例如,某产品可能在美国设计,其元器件采购来自多个国家的数百家供应商爱发体育,而它可能在中国由一家合同制造商进行生产制造,最终销往全球各地。厂商如何管理其全球业务运作,以确保其产品符合各种环保法规?

  首先,企业的高管们必须了解当前及未来的环保法规,这样才能有效地让他们的供应链做好准备,为其产品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负起责任。这些法规主要包括:

  欧盟RoHS指令。该法规已于2006年7月1日开始生效,但许多厂商仍在为达到该指令的要求而努力。

  中国RoHS指令。该法规2007年3月1日生效,要求在中国境内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必须对其投放中国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中使用产品标签,指明产品是否含有6种有害物质,并提供有害物质的名称、含量和是否可回收利用等信息。中国RoHS指令还包含汽车电子、雷达设备、医疗设备、半导体和其他制造设备中的产品、元器件以及一些原材料和包装材料。

  在处罚规定方面,中国RoHS与欧盟RoHS有所不同。按照中国RoHS的规定,如果出现问题,供应链中的每家公司都将面临罚款,而不仅仅是最终产品制造商。此外,两个指令对豁免的处理情况也各不相同。

  美国加州RoHS。虽然,美国没有颁布类似于RoHS的控制电子产品污染的全国性相关法规,但美国加州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地方性法规。按照规定,该法规于2007年1月1日起强制生效。加州RoHS与欧盟RoHS有所不同,它初期仅适用于某些种类的电子产品,如今年1月1日或该日以后生产的等离子电视和具有LCD显示屏的电子设备。预计今后,加州RoHS将逐步增加更多的产品类别。

  欧盟REACH指令。该法规于2006年12月通过,并于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REACH法规要求化工行业提供欧盟市场所使用的大约3万种化学材料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虽然该指令的多数内容是针对化工行业,但它也同时要求制造商和进口商提供其所销售产品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数据。

  韩国RoHS。该法规于今年7月1日生效,综合了欧盟3个环保指令中的内容:《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爱发体育、RoHS和《报废汽车指令》(ELV)。韩国政府尚未规定法规适用范围、材料和有关化学物质最大允许含量等方面的细节,但有明显的迹象显示,它们将非常类似于欧盟RoHS。

  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该指令要求制造商开发出更节能的产品,它将从今年8月开始影响在欧盟地区销售的电子产品,届时该指令的第一阶段将开始生效。EuP指令的关键内容包括降低这些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能耗。该指令的具体规定仍在确定之中,但相关规定将逐步推出,并从能耗最高的产品开始实施。预计未来,进入欧盟的确销售的制造商将必须提供其产品的“生态档案”,这可能成为他们参与这个市场竞争的必备因素。

  随着越来越多环保法规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大型OEM开始制定全面的环保计划,且越来越专注于产品。从供应链管理来看,最有效的方式是将这些环保法规要求纳入一个总体产品质量流程。具体有4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首先,根据产品类别及其目标市场来理解法规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步骤,也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起点。因为只要充分了解环保法规的具体要求,制造商才可能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其次,修订产品技术与BOM采购规格,以加入环保方面的参数。确保所有供应商都理解要求,并能提供法规所要求的合规数据。

  再次,收集和整理供应商提供的合规文档。不同厂商的文档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包含材料成分声明、符合指令的证明和化学分析报告。确保供应商理解他们也需要为其供应商所提供的任何材料或部件负责。

  最后,建立一套遵守环保指令的系统,包括档案流程,合规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等。系统是产品生命周期(PLM)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附有BOM、AVL/AML、部件/材料规格和供应商是否合规等信息。

  遵从环保法规,制造商需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尽职尽责,毫不松懈。他们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产品符合环保规定的因素,将目标市场和适用的监管要求纳入考虑之列。

  同时,他们还必须在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产品的任何维修或翻新过程努力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环保法规还对支持产品退货以及产品寿命到期后的回收等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厂商对遵守环保法规的努力将一直持续到产品寿命终止。

  如果将遵守环保法规看成是整体质量流程的内在组成部分,那么一定要提到ISO9001标准。ISO9001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公司质量管理活动、流程和文档工作定义明确的期望,关键在于进行流程控制、监控和遵守流程。

  虽然,通过手工和基于纸面的流程也可能达到ISO9001的要求,但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既不实际,也不经济。软件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支持流程的定义,保证相关工作流的执行,同时也能保持流程状态和全部历史记录。另外,新的软件技术和数据交换基础设施还可以这些流程扩展到多层供应链,保证上下游供应链遵守环保法规的一致性。

  在电子产业,产品寿命周期很短,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将这些合作性因素整合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中,厂商就能从中受益。在最近两年里,针对材料的申明,业界已经建立了各种数据格式和电子交换标准,但还没有官方承认的国际标准。

  许多厂商仍在使用各自的数据格式,这极大地限制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迫使供应商不得不以手工的方式来支持客户请求。这种方式还使厂商的客户服务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其响应缓慢和数据质量低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在制订国际材料申明的标准,以改善制造商的供应链效率。

  由于在整个供应链中,供应链各方的IT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厂商通常同时需要上述两种选择,以支持全部的原材料供应商。预计IEC标准也将提供支持电子表格的标准XMLschema。根据标准提供材料的申明和报告,制造商将可以降低内部成本及供应商的成本。采用标准格式的供应商将会响应更快,且更加顺利,因为他们将能够建立符合环保指令的声明数据库,并可以在面对多家客户时重复使用这些数据。

  为了遵守现有和未来的环保法规,元器件/组件提供商、EMS和OEM等主要电子厂商正在部署或设计合规保证系统,包括在更广泛的整体产品管理框架中设计对遵守环保法规的管理。

  有效的系统一般利用基于XMLschema的结构建立起来,用于材料的申明、数据管理与分析、公司间流程和数据的交换,以及支持质量流程和档案管理的ISO9001方法及程序。这种系统提供了供应链遵守环保法规的统一控制流程,明确了供应商所应用承担的责任,同时提高了数据质量,降低了总体管理的成本和风险。

  随着各地环保法规不断涌现,厂商在产品层面上遵守环保法规变得更加复杂。欧盟RoHS和REACH等各项指令将对电子产业整体供应链产生广泛的影响。厂商发现,根据ISO9001定义的质量流程管理原则非常符合产品遵守环保法规的管理。另外,建立在ISO9001流程基础之上的软件技术将这些流程扩展到了整体供应链,它们正在改变许多厂商管理守规流程的方式。

  为管理公司间流程而设计的软件,正允许厂商将PDM和ERP等关键内部系统与其所收集到的供应商信息和遵守环保法规的分析报告整合起来,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环保法规所带来的风险。只有通过更全面地解决产品及供应商守规的问题,制造商才能最终利用其投资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降低从“非绿色”向“绿色”的转换成本和风险。

  近年来,全球和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各种民用电子产品诸如计算机、手机、打印机、照相机、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迅速普及。另一方面,快速家电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样式不断翻新。另外,随着环保和相关电子法律法规的实施,电子产品的淘汰周期也越来越快。

  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不仅在数量上激增,它们还含有很多的化学元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污染河流土壤大气等环境,并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有资料显示,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屏中的阴极射线磅的铅。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工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同时,电子垃圾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据统计,报废的手机中平均含有14克的铜、0.19克的银、0.03克的金等贵金属。丹麦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每一吨电子电路板中可以分离出286磅铜、1磅黄金和44磅锡。这些资源不加以回收再利用,而是轻易的丢弃,这样是对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制造商设法通过六西格玛和其他特性努力;但是,回收问题总不是特性关系。某些产业定期地处理大容量的回收。贺卡产业提供一个光辉的榜样。生日贺卡和周年纪念卡片通常不提出一个问题。多数人不会因为等他们在一半价格和等到明年时在买。由于这样专业卡片,贺卡产业回收的范围在20%-30%。书经销商典型地有上游回收(10%-20%),也是少量书商非常做它对畅销品名单。反映出对其他的需求是困难的。

  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电子垃圾处理体系。电子垃圾完全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自发进行的。据调查,电子垃圾的流向一般是:由收垃圾的小贩收购旧家电。然后一般有两个出路:将其改装维修然后再倒卖到农村,这样既造成下一个消费者使用时的安全隐患,又对家电市场造成冲击;不能维修的,则进行不规范的拆卸,将易于分解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拆卸下来爱发体育,其余的则当作普通垃圾扔掉,根本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电子垃圾的无序回收,以及原始落后的拆解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同时由于不合理的改造,也给使用旧电器的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面对大量涌现的废旧电子产品和回收处理现状,有必要进行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研究,建立专业化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封闭式运作、专业化处理方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了循环经济的收益水平;应用现代物流的管理方式,实施电子垃圾的回收,形成规模效应,也最终将企业的整个物流体系联结成为一个封闭的整体,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企业对电子垃圾回收所得的收益不仅仅是这一部分,通过回收,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职能,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在从消费者手中回收电子垃圾的过程中,给与消费者一定的回报(例如新品折扣、消费权、打折券等)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这些都将刺激企业进行电子垃圾的回收物流业务。此外,通过对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企业从中回收部分甚至是全部种类的原材料,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适应现在日益剧烈的家电市场竞争。

  与通常所说的正向物流相似,电子垃圾的回收物流也要涉及运输、配送、仓储等方面。然而,不同于正向物流,电子垃圾的回收物流有其自身的特点:

  回收物流的分散性。被淘汰的电子产品在时域上分散在社会上不同的消费者手中,而且会在每一天不停地发生。

  回收物流的复杂性。被淘汰的电子产品在种类上数量很多,同时又有品牌、型号等的区别,以及折旧程度的不同。在对电子垃圾在进行的专业处理之前要进行分拣。

  回收物流的不确定性。电子垃圾回收的时间、地点、数量都很难提前确定。形成一次大规模的回收电子垃圾的行动,难度很大。

  回收物流的缓慢经济回报。由于回收来的电子垃圾,多半是用于产品的原材料,是引致需求,实现经济价值的周期长。不像正向物流那样,可以在包装运输配送仓储等环节上快速增值。同时,由于目前企业对此领域不够重视,加之回收处理后的产品数量质量不确定,增加了风险。尤其是初期。

  正是由于上述的关于回收物流管理的特点,电子垃圾回收的管理成本相对较大。而且,回收物流也需要经过运输、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这可能会与企业的正向物流相冲突。而企业往往更重视商品的正向物流体系。在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管理上的投入,就相对较少,甚至是无所作为。

  企业实施电子产品回收物流能够创造明显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回收物流体系呢?由电子产品的生产商自行创建回收物流体系,在目前中国的条件下还行不通,中国物流业发展相对不成熟,如果生产商还再进行回收物流,势必与正向物流发生冲突。从而使回收物流萎缩甚至是消失。而将电子产品完全转嫁给第三方物流,虽然同时转嫁了风险,但会使成本相对较大。而且,由于电子产品分类的复杂性,技术又相对独立。第三方物流不可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产生效益。由数家同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商和其供应链上的几家大型零售商联合构建的电子产品回收体系,才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案。这样,既可以利用生产厂商的专业技术,又能利用大型零售商遍布各地的销售网点及仓库、运输体系等,其特色就是能使市物流和信息流直接在接受地点同时完成。同时使得生厂商和零售商可以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信息共享。具体实施如下:

  收购环节:零售商网络点主要以经济补偿为主要方式,收购消费者手中的电子垃圾。并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商品的条形码),对回收物进行初步的分类管理,主要是产品类别、型号、折旧年限等。对于从事此项业务的经销商,政府和制造商企业每年更根据回收额的大小予以补偿。

  仓储环节:由于回收物的流动量是持续的,但不会一下子很多。当然,如果零售商再搞类似“以旧换新”的促销活动,这又另当别论了。因此可以更多的借助零售商当地的存储仓库而不必另寻储存地。在入库时,应有专业技术人员对回收物进行一般鉴定和估计。

  拆解环节:由周边附近的零售商仓库,定期运送回收物至生产厂商特定的车间,对回收物进行拆卸和再分解,并对拆卸后的原料进行分类:直接进入生产环节的原料集中运送生产车间;需要加工后才可利用的原料集中运送相应处理厂;对不可利用的残渣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

  在应对电子垃圾回收的问题上,目前全社会都要充分重视。政府,应立法并积极引导,普及电子垃圾的回收物流体系。中国法律在对待电子垃圾回收问题上还是一个空白,亟需完善,将电子垃圾的回购作为一项强制政策去执行。同时引导电子生产厂商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职责和社会义务,并给予税收、贷款方面的优惠。对于制造厂商,应尽量减少电子产品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提倡绿色物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厂商可以生产方便拆卸,方便分类的零部件,这样就降低了在回收过程中的复杂性。对于广大消费者,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参与电子垃圾的回收行动中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元器件制造商加快了淘汰原有器件的步伐,较以前更加频繁地签发元器件停产(EOL)通知,元器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逆向物流需要不断的优化管理。据估计,2003年全球领先的100家元器件制造商签发停产通知的元器件高达20多万件,这给OEM和EMS公司的元器件管理带来了挑战。他们将可能面临重新设计产品、中断生产线、或者不得不付出更高费用借助其他渠道采购器件的风险。

  为避免元器件停产所带来的巨额成本损耗,OEM和EMS公司必须及时了解元器件生命状态的变化,并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战略来应对元器件停产的问题。在产品设计和元器件选型阶段选择正确的器件,借助好的工具随时跟踪元器件停产信息,赶在问题出现前寻找替代器件是成功解决停产元器件问题的关键。

  通常来说,凡事未雨绸缪会比亡羊补牢强。明智的OEM和EMS公司通常会将元器件停产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不是等到元器件制造商停产通知之时,才来考虑如何应对这个问题。首先,他们会在最初的产品设计阶段就仔细考虑元器件的生命状态,选择正确的器件。在OEM和EMS公司中,不仅采购人员需要知道器件的生命状态,设计工程师也需要对器件所处的生命周期非常了解。设计阶段器件的选型很关键,在一开始就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减少日后所面临的风险。

  其次,对于物料清单(BOM)中的关键专用器件,他们会选择不止一家供应商或准备替代方案。专用器件出现停产,一般很难在短时间里找到替代产品,重新设计的成本又很高。不止一家供应商供应,可以在问题出现时提供一个备用资源。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在产品设计时同时准备一套替代方案,当一种器件的供应出现问题时,及时启动替代方案就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三,与元器件制造商签署协议,明确处理元器件停产问题的相关责任。目前,元器件制造商停产通知的信息一般包括最后一次下单时间和最后一次运付日期,时间长短从1个月到1年不等。6个月是电子行业整机厂商处理库存、更换器件和通知客户比较合适的提前期。在协议中,尽可能要求元器件制造商将停产预报时间设为半年以上,并要求他们及时发送停产信息。

  不过,规模较大的元器件制造商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对于小供应商,可能会有些问题。小型的元器件制造商如果无法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应要求他们在宣布元器件生命终止时,立即提供替代器件或升级产品,或者提供原有产品详细的规格书。

  其实,元器件制造商也并不希望使OEM和EMS客户陷入困境,他们会尽可能帮助客户在元器件停产通知期内处理库存,并快速进行器件更换和产品升级。因此,在停产元器件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及时获得元器件制造商的停产信息。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元器件制造商会将停产通知发给每个客户,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及时获得这个信息。设计人员仍然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错误地选择了过期的元器件。建议OEM和EMS公司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数据库工具,来跟踪和监控物料清单中器件的生命状态,并寻找替代和升级的器件。

  目前,PartMiner提供的大型电子元器件数据库CAPS,拥有约2,500万件元器件和2,000多家制造商信息,可提供包括停产通知、器件生命周期预测、替代方案设计、及监控BOM清单等在内的元器件停产管理服务。PartMiner与许多大型半导体厂商签署了多年的合约,他们会及时将其产品的停产通知告诉PartMiner。借助CAPS数据库平台,PartMiner可以将停产信息以最快速度,最大范围地发给OEM和EMS公司所有相关人员。

  而且,CAPS数据库可以在设计工程师选择器件时,告诉他们该器件正处于怎样的周期状态,是满负荷量产,还是产能正在减少或者转移,帮助他们考虑自己产品在量产时能否获得足够的元器件供应。CAPS数据库专门开发出了产品生命周期预测的算法,可提供元器件停产或减产方面的预测,帮助客户提前防范风险。

  另外,CAPS数据库还提供BOM清单的管理和监控服务。目前,伟创力正在使用该项服务监控元器件停产信息。它将BOM单中的零件代码上载到CAPS数据库中,PartMiner每两周帮助其分析和预测BOM单中是否有将出现停产的器件,并通过Email及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伟创力。

  尽管事前的工作已做得很充分,但供应链的短缺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当元器件停产问题出现时,OEM和EMS公司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战略来应对。目前,行业里通用的做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在最后期限前购买其相关产品生命周期内足够用的器件;二是立即寻找替代元器件和解决方案;三是从“后市场(aftermarket)”制造商那里定制;四是求助一些专业提供难寻器件搜寻服务的独立分销商。

  OEM和EMS公司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战略。如果OEM和EMS公司自己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可以考虑一次购买足够多的器件来保证供应,但这样会让他们持有很高的库存。如果是生命周期很短的产品比如手机,应该考虑立即寻找替代方案和器件,当然这可能会面临一些重新设计的工作。

  电子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通过实施新的供应链项目获益匪浅: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物料采购周期缩短了37%;Altera减少了2个月的库存进而使产品成本减少了5%;Woodward工业控制公司的库存周转也变得更快了。新的供应链项目是指公司通过详细分析其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流程进而达到增加价值、削减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能力的目的。

  可以用金字塔来表示市场结构:第一级买家是超一流OEM,主要由半导体厂商直销(如英特尔与思科),全球约有200家;第二级买家才是授权分销商的对象,全球有几万家;第三级是产品目录型分销商的客户,全球约几十万家。直销主要强调技术创新和服务层次的沟通,而分销商的生意是产品和服务的层面,讲究一个平衡艺术。授权分销商的努力在产品的销售加服务上,领先的授权分销商现在比较时髦的包装是服务在前,产品在后。技术服务、仓储服务、市场预测服务,甚至退货服务,这些加在一起就成了解决方案。当然,一些产品目录型的分销商主要提品和有限的服务,如送货上门。这类分销商以小订单生意为主,为批量生产前提供设计和打样用元器件,但他们一年也能做3-5亿美元的生意。对于非授权分销商,他们以“救火”为目的,基本没有服务。安富利在亚太地区已经连续四个季度销售额增长40%,说明第二级和第三级的买家生意很好。

  虽然安富利坐在全球授权分销商第一的交椅上,但是它不会停止扩张。安富利供应链服务部门(AvnetSupplyChainServices)和DHL解决方案部几年前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将在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EMS制造服务供应商之间建立起无缝运作网络,整合全球供应链计划、预测和物流供应系统。安富利供应链服务部高级副总裁GregFrazier当时表示,“通过结合两家公司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许多在全球化战略下面临的挑战,如公司将制造基地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Frazier补充到,安富利为元器件供应商提供的卖方库存管理计划,与EMS服务商和客户协作,对供应商的销售总量进行计划,同时利用DHL公司的仓库和物流基础设施。通过单点联系,客户能访问安富利公司的DHL的元器件和物流供应能力。测试证明,这项灵活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改进效率、增加对全球总库存的能见度,提高了元器件供应商和EMS服务商的竞争优势。例如,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CypressSemiconductor)使用安富利供应链服务部门来管理其欧洲的EMS客户。赛普拉斯渠道销售与市场副总裁BienIrace表示,这项计划迅速把我们的客户服务方案集成、简化、以客户为中心,并且赛普拉斯没有大量额外增加投资。据称,安富利在68个国家中为客户服务,具有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制订市场计划经验。而DHL在全球228个国家中运作,有数百仓库分布在全球各个制造中枢地区,同时还有全面的物流通道,如空运、快件、海运等。

  全世界最大的50个OEM把生意交给20个EMS制造服务商,这是制造业的订单变化趋势。但是这20个EMS可能有500个遍布全球的生产基地,这时半导体厂商就忙不过来供应服务。安富利没有去竞争直销市场,而是帮助半导体厂商处理供应链的服务,这种互补关系也增加了安富利的发展空间。安富利的供应链服务体系能够从产品选择与管理、库存与预测管理、以及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它能够通过EDI或Internet把OEM/EMS与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有机地连接起来,有效增加供应链的有效性和灵活应变能力。

  电子分销行业前景看好,2006年,电子分销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大于直销增长率(11.1%),而同期ODM和EMS行业的增长率分别为34.1%和15.9%。这说明分销业务发展的空间和速度都令人振奋。从安富利自身讲,现在亚太的生意已经占到整体营业额的25%,这个比例这与制造业重新布局趋势一致。

  需要指出,美国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和小批量多变化制造方面保持优势,而亚太及中国会在批量大变化少的制造方面获得发展。为了服务中国低成本和供应时间的要求,安富利在考虑中国制造的电子元器件。

  无论是应对环保指令,发展循环经济,还是提高电子产业逆向物流水平,进一步整合行业的供应链水平,都离不开企业信息化。这对电子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行业信息化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和重点,电子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正不断增长。电子行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制造装备的数字化。

  在过去10年里,虽然OEM和EMS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投下了巨额资金,但电子产业仍然存在让制造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的供需失衡,这种现象让人感到沮丧。最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应链软件提供商推出了能够提高商业伙伴之间及内部各部门之间协作及数据共享的工具,但在最近几年,OEM和EMS公司开始将软件应用与最佳做法相结合,以取得最优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结果。

  剑腾液晶显示(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的第五代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生产线项目,是中国内地首条第五代TFT-LCD(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彩色滤光片生产线。剑腾液晶以自有CF彩色滤光片核心制造技术,填补了内地在CF彩色滤光片产品领域的核心技术与TFT产业和产品空白,一举成为国内液晶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作为一家追求产品优秀、技术领先、服务专业的电子产品制造厂商,剑腾液晶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制定了通过信息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加生产柔性,加强成本控制,从而使企业从容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指导方针。在对市场上多家软件供应商进行认真调研和详细比较之后,剑腾液晶选择了上海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

  上海金算盘软件公司的项目顾问在对剑腾液晶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后,制定了三步走的实施方针。实施第一期建立起全面的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第二期主要打通生产、财务、供应链等各方面的管理系统,让数据流无障碍流动,彻底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第三期建立起数据挖掘系统,为领导者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信息化建设第一期的完成,剑腾液晶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益处。依托高效的金算盘8e/ERP管理系统,剑腾液晶实现了资金的高效管理,如预算审批、资金调拨、费用报销、原物料管理等都井然有序,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顺畅运转的管理系统提供了准确的财务报表,财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为决策层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该公司负责信息化的领导认为,金算盘公司的ERP软件系统管理功能强,软件灵活开放,操作方便。随着信息化建设第一期的结束,双方开始着手进行第二期的筹备工作。

  可以看出,电子行业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在推进,但参差不齐,单项技术应用较多,约有30%的电子制造企业,还没有实施完善的信息化;21%的企业信息化仅为单机应用;26%的企业信息化出在基础网络建设阶段;即使开始了信息化建设,进度也较慢,ERP技术在推广之中,CAD三维设计在向前推进。

  历史上,1984年电子系统曾经在廖幼鸣总工程师的领导下,为神州工程的立项和实施奋斗过一段时间,当时主管单位是CEC(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参加单位有:电子工业计算中心、电子部六所、十五所、中软总公司、中电研究所、长城公司等。确立试点单位为742厂和6400厂。1992年因各机关体制动荡而搁浅。

  但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联想购买了SAP的软件并上线成功,原国家经贸委曾开过现场会。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斜坡球体论”探索了“市场链模式”的信息化,实现了企业流程改造。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创新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

  现如今,ERP的理念已为广大的企业所接受,有国外的知名品牌SAP、ORACLE、JOE等,国内有用友、金蝶、浪潮、金算盘、易飞等等。当然有不少是由其他软件转型来的,也有早期MRP或MRPⅡ转型为其企业提供服务的,也有宝信、启明等从大型业务分离出来的软件公司,也有利玛、开思联系一批有实力的软件厂商。如今也有像思信科技这样的ERP厂商改弦更张将自己的ERP产品开源,放在网上,随便你下载应用。并已取得很好的发展,正在被广大用户所认可。

  在国家863/CIMS计划当中有一批试点工程项目,业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如海信、科龙电器、春兰空调、咸阳集团公司、长征电器、吴忠仪表、深科技的ERP学院、上海贝尔实施ERP等成功案例。用友作为ERP行业的老大在推动ERP普及化,速达也在以低价销售ERP产品。ERP被泛化,导致企业用户对ERP认识不清,选型时无从下手。但泛化不好处置:首先使ERP概念普及和推广,其次厂商可以使企业做大,但大家都叫ERP会让企业用户无所适从,因为ERP没有行业特点。本人已为应该以追求产品特点为主轴,以求在行业上有特色。还是要通过对行业的专注,领域的细分回归到ERP的本质:在于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从国外ERP厂商的成功经验来看,只有专注才能成功。

  上海市的上广电、贝尔阿尔卡特、华虹、宏成科技、飞乐音响、自动化仪表等企业在信息化上都有较大投入,各在千万元级。主要在OA、财务软件、ERP、SCM、EC、POM、服务器、安全、存储和网络等方面的应用。

  “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核心基础产业,中电培育新的产业群,积极推进产业聚集式发展。到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9万亿元,将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一批重点领域技术开发平台,使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成功转化,增强标准制订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明显突破。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规模翻两番,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元器件、材料、专用设备国内自己配套能力显著增强。积聚优势资源,形成一批在全球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以及一批效益突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集成电路、元器件、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数字视听产品、通信制造、计算机和网络这六项为重点,开启电子制造的2.0时代。

  但中国电子企业信息化也面临一些困难: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对数据分析能力不强;企业流程管理不规范;企业员工素质,特别是中小企业相对较差,无法适应ERP的要求。硬件尚可,软件应用不够,对应用的理解不足。电子商务用的更少,资金不足已然是中小企业迈向信息化的一大障碍。

  当然了,软件实施也不是没有局限性。现在,很多电子企业认识到软件应用的局限之后,开始建立跨企业的供应链,不但提高了供应链的可见度,而且可以同时与企业内外多个层面进行互动。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副总裁AndrewWhite指出:“目前,随着可见度扩展到供应链中的多个层面,企业流程本身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从产业方面来看,电子产品的制造方式在继续向前发展,不仅将制造业务外包给EMS和ODM已成为行业普遍的流行做法,而且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定制市场也有了巨大的增长,这使得预测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此外,交货期变得越来越短,供需形势变化无常,这些因素正在引发元器件采购问题,比如双重订单、过度生产或产量不足等等。甲骨文公司高科技副总裁JayGoyal认为,目前在高科技领域中没有一家企业能仅仅凭借人力、流程或供应链软件解决以上的问题。

  的确,供应链软件公司从他们的客户处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反馈:供应链软件必须能在供应链的各个层面实现信息同步。下面以供应链软件提供商i2Technologies和SAP的案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供应链软件公司i2Technologies为韩国一家手机厂商提供软件方案。在最开始阶段,该客户要求i2提供一种扩展型软件,通过捕捉更多元器件属性来改善其预测质量。但是,就在i2开始和这家手机厂商共同致力于改进产品之际,另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如何解决与ERP系统的互动性问题。

  i2公司高科技事业部解决方案主管HarjotSachdeva指出,与其他应用软件一起工作的供应链软件并不是总能平稳运行。在这种情况下,ERP系统不知道该器件的属性是什么,采购系统知道元器件代码但也不知道其属性,计划系统也是与之不兼容的。“即使能够做出基于元器件属性的预测,但其他系统并不支持将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分析之后再向供应链上游传递。”Sachdeva说。为了解决客户的问题,i2只好创建一个数据管理系统,将所有的系统连在一起,利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以保证各个系统使用同样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信息。

  SAP公司高科技副总裁RayHoman也表示,在企业内部各事业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供应链可见度仍然是OEM和EMS公司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比如SAP有一家客户希望将计划结果直接传到工厂生产,但目前无法实现。“工厂经理希望每周都能知道销售在实际卖些什么,而销售经理也想每周了解生产部门在实际生产什么东西,各部门之间信任度不高阻碍了这些想法的实现。”Homan说。

  解决之道是在各部门之间共享数据,保证市场预测能及时传递到生产厂商,并使变化信息能在客户、制造商各部门和供应商之间保持同步,这就是供应链软件的价值。

  来自SAP和i2的案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对于供应链软件厂商来说,挑战在于如何帮助企业打破企业界限,建立跨应用的工作流。“这样,企业可以将创新提高到新的层次,从预测客户需求到分析供应能力如何,通过建立跨企业流程,企业利用获得整条供应链的可见度。”Sachdeva说。

  OEM、EMS公司和元器件供应商都在致力于协作,但对于许多厂商来说,理想境界过于遥远。市场研究机构AMR研究主管EricAustvold指出,OEM公司仍在下双重元件订单,再度导致行业过剩库存的产生,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OEM都会在订单流程中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下双重订单,通过缓冲库存来保证供应,整个供应链都存在这种现象。”

  目前电子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所有相关各方融入一个更加紧密的沟通框架。KurtDoelling是SunMicrosystems公司全球业务供应商管理与运营副总裁,他从OEM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受到快速变化的制造工艺影响,每家OEM都以不同的方式管理自己的供应链。”Doelling认为,提出一个能满足所有这些独特要求的通用解决方案仍将是业内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挑战,不仅对于供应链软件厂商是这样,对于合同制造商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后者必须针对每家OEM需求提出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IBM的做法是尽可能缩短数据等待的时间。该公司全球企业服务伙伴、供应链和电子流程主管DavidSpade表示,影响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IBM全球制造策略的转变,Spade说:“我们唯有不断努力,将计划频率从每周一次提高到每天一次,甚至每小时一次,以缩短数据在系统中等待的时间。”

  Spade认为,供应链软件需要在捕捉时间敏感的数据方面做得更好。“这是永恒的要求。”他说,“我们必须实时观察不同的变化,利用软件更好地进行事件管理,提升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对供应链中出现的混乱及意外状况及时做出反应。”

  供应链软件公司正在积极面对这些挑战,目前在供应链软件领域中比较领先的方案有SAP的Netweaver、甲骨文的Fusion和i2的敏捷业务流程平台(AgileBusinessProcessPlatform)。据悉,这些方案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有足够的响应能力,可以充当向电子厂商提供跨企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这些方案专注于通过统一的分析方法提高需求链中的能见度,同时帮助企业通过模拟和管理多渠道的响应策略展开供应链计划工作。Gartner公司的White指出,“这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架构和数据模型,与传统供应链软件所不同的是,新的解决方案为跨企业的供应链环境中提供了一把通用钥匙,用于连接供应链所有相关各方,这把钥匙可能是项目代码,也可能是订单,或是其他相关信息。”

  即使有了以上方面的改进,但部分业内人士仍然怀疑业内厂商是否拥有所需的人力资源技能来利用这些新的工具。JDASoftware公司供应链业务高级副总裁RonKubera说:“12年以来,我一直对客户所配置的供应链计划人员数量感到不满,而现在这些人可能需要转变为必须从事统计分析的预测人员了。”

  SMARTModular公司的IT应用部门全球主管DanRaven表示,虽然供应链软件极大地改善了公司的数据精度,但由于供应商一直未能改变其业务习惯而使IT技术应用的效果大打折扣。“通过IT系统,我们可以向供应商展示现有的库存、开工率和最近六个月用掉多少库存以及对未来的预测。”Raven表示,“尽管通过系统,他们发现,我们没有足够的库存以应对未来生产,他们应该供应更多产品,但他们并不会为此增加供应产能。”

  展望未来,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公司供应链部门资深分析师PatrickConnaughton表示,虽然,目前提高供应链可见度的解决方案在提供绩效指标监控上有所改进,但供应链软件公司还需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提供有意义的实时可见度工具,使供应链经理可以根据这些工具来评测行动效果。“下一代解决方案将不仅能提供供应链的可见度,而且能为最优决策提供有意义的建议。”Connaughton指出,“更进一步,最有价值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将能够根据实时信号和商业情况预测未来事件。整个产业需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生产中心之一。占中国对外贸易量约30%-40%。而消费类电子产品又多以空运为主。从2004年开始,珠三角国际航空货运总量在300万吨左右,形成一个规模约为6百多亿元的物流市场。年增长率与地区GDP增长率、外贸进出口总量、产业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据专家预测,珠三角未来10年内国际航空货运年平均增长率为15%-22%。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1、目录模式,一是链接到某一综合信息平台上(门户网站如雅虎等);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以信息。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2、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3、农产品虚拟社区,虽然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因为如此,它正式成为一种附加功能,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这三种模式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仅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第二类是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它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4、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势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5、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6、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本文从电子交易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七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相关的,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适应性、其优劣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本文认为现阶段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7、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总之,不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或缓解了目前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网络适应性:价值链整合和第三方交易市

  场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交易环节过多的问题;信息的畅通、透明能够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四种模式中规范的交易流程、科学的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交易不规范的顽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七种主要模式都具备信息的收集、功能,并且采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为了聚集人气和提供完善的服务,都加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使参与者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相关交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中介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中收集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能分别不同程度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有效的网上交易手段及和约交易,能够减少交易的波动幅度;同时,针对农产品交易量大、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

  本文根据中国现阶段与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电子商务的适应性,进行匹配分析(表1)。

  1、根据目前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中的目录、信息中介、虚拟社区等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具有普遍实用性,目前这些模式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

  2、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首先需要在网上展列所经营的产品,必然应用网上商店模式。一般来讲,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采购之前,都会建立自己的网上采购系统,在网上向自身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因此往往农产品企业也采用电子采购业务模式。

  3、部分大型农产品企业对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中小型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彼此构成了庞大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这些大型农产品企业已经开始用网络整合价值链,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4、具体到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比较符合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主要采用的业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面向企业和用户形成了综合性的公共平台,其特点是包含了其它模式所不具有的一些功能,比较符合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目前大宗农产品交易中主要采用的模式。

  第三方市场模式除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外,相对于其它模式而言,还有其它主要优势:

  第三方市场模式的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推广、专业化服务,往往知名度较高,信息量巨大,以中国粮食贸易网()为例,每天更新几百条专业信息。

  第三方交易市场较大的交易规模和其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能较好地体现该模式的一般技术优势。

  信誉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往往能够吸引一大批企业加盟,从而积聚数量庞大的企业数据库,这种积聚优势往往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文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中发现:这些第三方交易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运营中,都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思路和营收模式。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则大多停留在为企业本身服务的层面。另外,从中国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获利的角度来看,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企业赢利状况较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这七种模式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1、国际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通过电子拍卖方式进行。(注)由于农产品生产往往都是数量极大,所以在交易中,不仅交易数量巨大,而且交易十分频繁。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默思卡尼表示,不同的第三方市场会适合不同的产品线,大宗商品类型的产品很合适拍卖模式的第三方交易市场。

  2、农产品的电子拍卖被国内外广泛应用。2003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2003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农产品销售采用多种不同的在线销售模式。电子拍卖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棉花、谷物、大豆、木制品、牲畜、奶制品及多种其它食品等许多电子拍卖市场。本文在电子拍卖一章已介绍,欧美、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各拍卖市场提供电子拍卖服务。在国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本国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的成功案例。

  3、电子拍卖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尽管在线拍卖采用与交易厅离线拍卖具有相同的程序,但前者在便捷、灵活,成本等方面优于传统方式。使用电子拍卖交易系统后,竞买人再不需要扯着嗓子叫价,也不需频频举手,看到所买的货物价格适合时只需按一下手中的竞价器即可,拍卖人员即通过移动式电子拍卖车(移动式拍卖)或电子拍卖控制台(固定式拍卖)来主持拍卖,避免了因环境吵杂而引起的失误。此外,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如货物理货、拍卖竞价、资金结算、客户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所以整个拍卖交易过程除需几个技术人员控制电脑外,其余全部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进行操作,拍卖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电商渠道源于传统渠道,对其家具产品设计进行研究,需先将其与传统渠道比较。首先,消费体验方式对比。电商中,消费者从电子商务平台网页就能清晰看到琳琅满目的家具分门别类地排列,并可快速浏览与选择类目、品种及单品,并根据图文并茂的产品详情介绍中掌握与对比所关注的家具。在次,消费者需要将二维的信息吸取、理解并表达为大脑中所能感知的三维的信息——这也赋予了“体验”的新概念。而传统渠道中,消费者亲临实体店,通过人体的五官获取家具的直观信息,尤其是视觉与触觉过程中获得的家具的色彩、造型及材质质感等。甚至可“随心所欲”地对家具进行结构、材料及工艺的分析,从而更明白意向商品的“所以然”。其次,客流量及进店量对比。客流量与进店量是电商渠道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在电商渠道中,一方面商家可运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借助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直通车”等手段进行客流量的引流。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地进入网络商城,进而实现渠道的接通。而在传统渠道中,受制于时间、地域、店面位置、店内格局等的限制,客流量的提高难有质的变化。再次,销售服务对比。当在电商渠道与传统渠道中考量两者的销售服务差别时,前者的核心环节有:消费者通过聊天工具(如qq、旺旺等)在获取商品信息的过程中感受商家提供的售前服务,然后在付款后的商品运输与安装环节中感受售中服务,最后在使用家具过程中感受商家提供的家具维护或维修的售后服务。其间,实行服务的主体往往不是同一个团队里的人,比如由于跨区域交易中难以避免地域性差距,提供商品维护(或维修)服务的一般是商家临时雇佣的人,这就使得服务脱节的现象屡有发生,更勿论服务难以兑现之事。至于后者,鉴于该渠道下的家具消费更多地发生在同城,且商家一般拥有比较成熟、完善的服务团队,这就使得其服务优势表现得较突出。最后,促销效果对比。进行产品促销时,电商渠道可以更好地借助手机二维码、微信营销等技术与手段,通过“指尖上的营销”与“眼球的营销”,主动地、更好地实现无缝式促销。同时,电商渠道的潜客户明显比较多。因而,其促销效果优越性比较突出。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可将上述几种对比的主要内容感观地描述。

  目前,国内的家具电商仍处于发展初期,由于家具单体体量往往较大、结构较复杂,而一直以来行业发展又未能达到如家电业般的规范——这使得运输与安装等问题难以即时解决。因此,家具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体验做为一种大宗商品,无论是人体类家具还是准人体类家具,大部分家具与人体接触密切。人们在做出购买决定前,一般都会有自我主要判断——比如考量家具的耐用性、安全性、时尚感、舒适感等。这,恰好是电商渠道弱势。虽然在O2O模式中,消费者能从容地进行体验,但无疑地,O2O的存在仍是很少。

  (2)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契合度家具电商得以存在并快速发展的一个立足点便是价格优势,无论是O2O、C2C或其它模式,当消费者进行“货比三家”时,同质不同价的现象暴光率就难以降低。而众所周知,价格是营销的重要组成,消费者一旦对价格方面有了不良印象后,就不容易对商品有了好的评价。

  (3)销售服务物流与安装向来是家具电商的大环节,而物流却一直是瓶颈。关于“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于其他物流环节的报道与讨论从未停止。同时,家具的安装有一定的专业要求,特别是一些衣柜、书柜等结构复杂的家具。

  基于上述分析,可从家具专业知识构成体系的角度,对电商渠道的家具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让消费者获取了所接触物的基本信息,它可以是色彩、造型、材料,也可以是真、善、美,或假、恶、丑等。电商中,用户在借助计算机设备(或技术)对某事物基本信息的获取,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或图形的获得后将其进行“二次加工”整理与分析后形成的。

  (1)逼真的细节演绎式展示。通过先进设备或技术,将家具的色彩及结构节点等重要细节信息合理、正确、无死角般地展示出来,从而获取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好感。例如,运用Web3D技术(web技术和3D图形相结合)强化视觉信息,可以让消费者通过对虚拟商品的交互体验操作,了解商品的3D外形、结构、功能,甚至是商品的使用流程,增加了商品的线)不同搭配方案的模拟与获取。设计时,往往对某一家具有不同的色彩或材料的搭配方案。因此,在产品介绍时,可创建不同的色彩或材料单元,供用户自由选择、搭配。

  (3)使用效果场景模拟。可以借助Unity+3D技术,创建虚拟商城及虚拟场景,并导入用户的信息(主要是使用者),实现场景模拟。消费者可以更好地判断意向家具的使用情况。当运用云服务时,此举措的运用效果则更是锦上添花。

  (1)电商家具的材料、结构选择。材料与结构的选择同样应优先考虑低成本,而家具连接中若着眼于易安装,则不妨更多地使用五金连接。

  (2)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即既定一个或少个主线索,提供许多个功能模块,用户可以按照个人的需求进行调整和重新排列组合模块,从而得到自己满意的造型和功能,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也增加了产品与人的互动,更实现了家具产品与用户满意使用的契合度。

  (3)标准化。标准化可更好地加强可互换性程度,更好地解决家具产品使用中出现零部件损坏(或缺少)时的更换问题。

  (1)为解决“最后一公里”(从提货点到楼下,或从楼下到家里)存在的成本问题

  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家具的体积与质量。体积小、质量轻、便携式等三个方面是当前许多电商厂家的偏好,比如懒人沙发等。然而,大件家具难以具备上面三个特征。故进行大件家具设计时应优先将家具设计成可拆装或易安装,或者设计成多个包装单体方便提携。

  当前,极少商家能拥有自己的安装队伍;部分商家采取买服务的方式,即通过电商渠道寻求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安装队伍,为消费者提供安装;部分商家则完全不提供安装服务——这就需要消费者自行解决。不论是专业的安装队伍,还是消费者自己安装,家具产品设计中,一个(套)合理、易读的安装说明图是不可或缺的。此外,在零部件配置中,除了优先选择标准件(尤其是五金件)外,若能配套适用的安装工具则更好。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由低到高,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由弱到强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同时,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WTO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的贸易现状也出现了一些有利和不利的问题和因素,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关注对象。 【论文关键词】 出口进口进出口平衡 一、出口 “九五 ”期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下,仍旧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电子信息产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居高,促进了进出口结构升级。从出口总量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1420.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4.38%。在出口的产品中,计算机占据46.7%,总金额达到663.4亿美元;家用电器占19.0%;而电子元件和器件出口量相对较少,仅占8.5%和7.7%。计算机产品是加工出口贸易的主流产品,主要出口厂商是台湾在内地的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的一些企业。从出口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分析:从出口企业看,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大,我国内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国有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业绩依然不理想,出口增速仅为6.63%,占总出口金额11.6%。其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接近90%,其中计算机产品的进料加工比例最大。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二、进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 。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 ,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与出口因素相比,影响进口的因素显得更为不利,由于国内需求膨胀,以2003年为例,国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膨胀,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一部分元器件无法在国内采购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国外关键元器件的进口。同时外商企业增多,到中国内地的外资电子信息企业相继投产,并且生产能力占全国生产能力的大部分比例。外资工厂一般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产品,国内的销售量较小,它们需要大量进口零器件。进口关税税率过高且关税没有起到核心作用,中国曾公布的一些规定与WTO规定想违背,行政管理措施不规范,违背WTO的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原则。而且,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国内的需求,大量产品还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一些高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因此,对整机产品的进口需求日益减少。 三、进出口 我国本土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电子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很多整机产品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出口能力;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逐渐繁荣,国内企业利用成本优势,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数量猛增;我国内地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供应全球市场。当然,也出现了令人棘手的问题,整机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要大量出口;电子零配件配套能力不足,贸易呈现逆差,最主要表现为不能满足整机生产本地话采购的要求,特别是片式元器件,集成电路,60%左右还要靠进口;通信设备上需要的核心部件如光收发模块,手机芯片,无线接入核心部件等都需要进口。从总体上来看,未来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主要贡献来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增长,国内电子元器件的供给能力提高,但发展速度低于出口加工的需求速度,电子元器件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由于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增势趋缓,国内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的生产能力将提高50%,产品的80%将要出口。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与出口因素相比,影响进口的因素显得更为不利,由于国内需求膨胀,以2003年为例,国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膨胀,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一部分元器件无法在国内采购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国外关键元器件的进口。同时外商企业增多,到中国内地的外资电子信息企业相继投产,并且生产能力占全国生产能力的大部分比例。外资工厂一般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产品,国内的销售量较小,它们需要大量进口零器件。进口关税税率过高且关税没有起到核心作用,中国曾公布的一些规定与WTO规定想违背,行政管理措施不规范,违背WTO的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原则。而且,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国内的需求,大量产品还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一些高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因此,对整机产品的进口需求日益减少。

  2.联盟型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在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而且这种物流模式的特点也是基于这些国家的农业经营状况建立起来的,比较少适合亚洲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联盟型物流模式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在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高效率的交换信息,深度合作,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联盟型物流虽然在流通环节上并没有减少,但是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却大大提升。

  3.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主要是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承接农产品物流业务,生产者根据客户订单生产和加工差产品,而第三方物流仅负责配送。这种物流模式专业化程度较高,时效性较强,更为重要的是减少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构建物流体系的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在美国应用的比较成熟,我国第三方农产品物流还没有形成系统,与美国存在很大差距。

  1.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分散性较强,农户散种数量要远远大于规模经营数量。这种经营模式给农产品物流带来很大不便。在克服这种困难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经营比较实用与我国国情,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建立大型的、功能齐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将散户经营的模式经由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整合为统一的资源优势[2]。这样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起点就由农户的田间地头转到了物流配送中心。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物流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也为农产品生产标准的统一建立了标准。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农村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对此首先要改善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降低上网成本,加大对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上网条件。“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好的、原生态的农产品产出地理位置偏僻,但其通信条件极为不发达,这使得再好的农产品无法在最短的时间找到市场。政府应通过公共设施投入的方式为这些地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其次,政府要提高网络信息化营销平台的技术水平及使用效率,使农村的网络信息化工程更好地服务于民。农村网络信息化不仅仅是农民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了解他们的窗口,但所有的这些窗口应仅仅围绕“信息”本身服务,不断宣传、发动群众来使用信息化营销平台,让农民真正地从这个平台上获得好处,反过来又大大促进农民对网络信息平台的信任度与用户粘度。另外需要积极鼓励农民、农产品企业以及销售组织建立专业的网络营销平台。比如建立网络营销服务公司,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型农产品网站,为农产品企业或者农户提供生产资料采购、产品促销以及大宗交易等服务。另外可成立农产品机构,将农民的农产品信息到网络营销服务公司的网站平台上,并且反馈信息,起到中介的作用。农产品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单个农民、企业的力量无法帮助他们在专业的网络营销市场找到自身定位。通过分工明确的方式建立有效的网络营销平台,可以让生产、营销、物流等各自的专业属性发挥出来,从而建立地域品牌,提高知名度。

  农产品网络营销已经不简单的是建立一个网站,买点农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再销售出去,因为整个销售流程涉及生产、包装、运输、财务管理、网络营销策略、市场定位、与专业搜索网站、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等多个环节。如果让农民个体自身来完成上述环节,并不现实,从实践来看,成功的网络销售企业必定是分工明确的专业化公司。这就需要在各个方面囤积人才。而农产品网络营销主题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特别是农产品营销人才相对较少。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就引入网络教育,普及网络知识,使农民变为真正的现代化农民,并使之意识到网络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平台和一种营销的思维方式。另外要建立多层次的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各种知识培训班,如网络技术、商务技术、营销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知识为主题的培训班,逐步培养起一支适应信息时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队伍。

  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它包括农村公路、铁路、运输设施、产地冷库设施、贮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备等。其次要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实现农产品配送的专业化,信息化。另外,部分农产品涉及检验、检疫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这要求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变为集中服务,如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检测中心,保证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具有“绿色”特征,防止农产品假货在网络上盛行。考虑到农产品运输的时效性,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应效仿快递企业的运输方式,让买家可以实时监控产品的运输信息。

  金融产品已经网络化,而符合农产品营销从业人员的金融产品并不多,如支付、融资、保险等。对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适应农产品安全的支付体系。由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环节中,产品的所有者可能是农民本身,而进行网络操作的可能是当地农产品交易市场或企业,如何让农民获得真实的交易与支付信息,是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第一个环节。这种交易体系下,应该是产品所有者掌握产品所有权、资金所有。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