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爱发体育为什么教老人用电子产品这么难?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15 点击:

  爱发体育我教我奶用智能手机费老劲了,断断续续教了两年,她又是:老了,记不住了……字太小了,看不清……用不上,没必要……声音小,听不见……

  昨天不知为何问题改了,本来也懒得修改回答,但又觉得可能会存在不必要的误会就特意说明一下。

  其实当初写这个回答的时候也觉得“父母”二字的限定不太妥当,比如对于00.10后来说,问题可能就不成立,所以其实所谓的父母,更多还是针对80.90后的父母吧。

  但我自己倾向于改成”中老年“的,毕竟我的父母也只能划入中年,却面临同样的问题。

  另外,我自己也很意外,这个其实很无聊的答案居然有这么多赞,还曾被知乎收录。但很抱歉,我对于大部分的评论,以及@我的那个新回答,我并没有阅读。我是一个玻璃心的人,也很清楚一个答案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和赞同,所以无论那些评论是不是驳斥,是不是有理,我都不想去看。

  我也清楚自己的回答称不上有多少干货和知识,充其量是经验型的回答,也或许带着些情感色彩和偏向,作为一个”高赞“答案是不太够格的。但我还是认为这些来自生活总结出的心得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的,即使我举的例子比较随便。

  说一下我家庭里的那些”中老年“的近况吧,我的父亲虽然曾经带着欠他千万的神情摆弄手机,却也不只是会用微信了,尝到了不用去小菜场的好处,现在热衷于使用盒马买菜,顺便在支付宝里猜股票。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我的母亲每天会进行一些签到,会使用闲鱼和买家交流,但经历了多次的发货流程后依然对这些操作感到陌生和困惑,无法独立完成,所以我认为本质上她仍然只熟悉”微信“范畴的聊天功能。尽管手机上装了淘宝等app,但都是我一手在操作,完全只是我的小号。只要我不提醒,她并不会主动打开这些应用。

  我的外婆在受到她兄弟姐妹的影响后也拿起智能手机学习用微信了,在看到我微信上换得了一个免费的麦当劳蛋筒后不禁感叹要是早点用手机就好了。虽不清楚具体情况爱发体育,但大致能用语音转发文字,不喜欢打字或手写,会用微信看一些新闻。她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就是”智能手机“,会进行的操作大致仅限于开关机和输入密码。虽然学会使用手机对她来说是一项漫长艰巨的挑战,但她唯一的目的只是和家人交流,因此对于现状虽有诸多困惑却也是很满足了。

  我的外公在看到外婆使用微信聊天后就提问到:我这个手机也能上网吗?舅舅坚决地一口否定了,我作为手机的原主人解释道:虽然可以上网但微信一类的应该装不了。舅舅很为难地说,要么再买个新手机。外公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有一个手机能看就够了。

  作为亲历者,从这些变化中获得的最大感触就是,动力和需求远比困难的力量大。可以让一个不会划屏解锁的老人(初步)学会微信,也可以让一个满腹牢骚的中年男人学会适应和接受。但有什么需求也就决定了ta会在哪里止步。

  不论如何,我也都不会再做修改或补充了,毕竟就如同我说的,这只是一个出于无聊的动机产生的无聊的答案。

  看到前面的答案都在说耐心之类的,我都觉得不在点上,真要是孩子耐心就能解决问题也不会有这个提问了。我的观点:问题主要在父母辈这边。这就像是老师教学生,老师再有耐心,无奈学生基础太差或者不想学也是没辙。

  先举个例子,中学时去一个阿姨家做客,阿姨拿出了数码相机,问我怎么删除里面的照片。我看了一下上面的几个按键,有一个按键上方是垃圾箱的图形,于是我就按了一下,删除并确认。阿姨很佩服地和我爸妈说,”小孩子对这种东西不用教就懂,我们就不行了。“

  我当时有点想不通,明明按键旁边有个”垃圾箱“,这么形象,怎么会搞不懂呢?

  后来智能手机普及了,当我爸妈也用上的时候,我发现类似这个的事情比比皆是。比如我说“你按一下返回。”“返回?哪个?”我慢慢了解到问题的本身在于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图形的所指。

  这其实就像学习一门语言。为什么从小接触电子产品的人就不会有这个障碍呢,因为这些人就像是双语使用者,知道什么图形对应什么文字含义,即使不确切也能猜到大概,举一反三,即使遇到不懂的也具备了足够的吸收能力去学习,因为从小的基础打好了,学习成本非常低。

  通俗来讲就是不懂套路,因此,不是说父母不够聪明所以不会用。不论手机还是电脑或者数码相机,即使操作系统不同,但都有它的套路。即使小时候只玩过电脑,但是长大了接触手机也不会有太多困难。比如”可逆性“,除了付款等一些重要操作,大部分的步骤都是可逆的。我们之所以会安心大胆尝试新手机,新软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被忽视的性质。在不会发生不可逆转的错误的前提下,试错成了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父母并不能理解到这一点,即使反复强调也没用。因为他们对电子产品的内在逻辑的理解迁移自他们所熟悉的运用于实物的那一套逻辑。。对实物施加的大部分操作都是不可逆的,敲下去的钉子,放出去的水。操作的不可逆性成为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法则,让他们在电子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感到害怕。

  由于上述的障碍,导致了他们心理上对操作的失误的恐惧。因为不理解和不熟悉,不知道按下这个按钮会发生什么,会承担何种风险和损失。他们很难接受:操作可逆,这个规则。我的父母经常即使是在只有唯一选项的情况下仍然向我确认,比如”下一步“ ”继续“,我每次都会强调:这是一条单行道,你只有这么按,就算换了我也不可能有其他选择。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心,怕这么一按会有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我问他们:你自己每个按钮都试试看不就知道了?回答往往是:我怕弄错呀!为什么小孩子很容易掌握电子产品,一是图形语言的直观,一是他们不怕犯错,学习电子产品的使用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试错的成本几乎为零。

  他们觉得自己不会使用电子产品是非常正常的,理所应当的。抱着“年纪大了”“落伍啦’之类的思想。以及不会可以靠别人,特别是家里人,自己只要会用微信聊天,拍照就行。典型例子如我爸,作为一个六零后其实还不到该卖老的时候,但是曾经他的一般做法就是:手机靠我表哥买,软件靠我表哥装,坏了靠我表哥找维修店修,苹果账号用我表哥的…… 平时有什么问题,把手机往我手里一塞,”帮我弄弄。“,自己干别的去了。支付宝密码?不知道。支付宝刷脸?我没刷过脸啊!软件更新,不会啊。有一次我生气地说我也不会(实际上我确实没操作过),他悲愤欲绝,”好,我们不是一家人“,然后开车找他朋友解决去了。

  这种心态和年龄无关。比如我外公和外婆,外公用了我的索爱(初级安卓机)爱发体育,外婆用老年手机,因为智能手机的划屏解锁用不来。外公是个喜欢稍微摆弄新鲜事物的人,我教了他拍照,有一天发现他自己学会用视频拍摄公园里的天鹅了。当然拍个视频是非常基础的操作,但是对比一下同龄的两位老人,就知道决定学习能力的不是年龄,是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哪里都适用。但我父母使用智能手机并非出自兴趣,而是现实需求。既没有兴趣又没有需求的, 如我外婆,也就压根没有学习的必要了。再拿我爸做典型例子,遇到稍有繁琐或者陌生的操作步骤,他就会皱眉:啧,什么东西,这么麻烦,哎哟要死……一副手机欠他一千万的神情。没有耐心探索,更没有兴趣探索。回想我们小时候都是怎么用电脑的,不是用电脑,是玩电脑呀!没人逼着我去学怎么用QQ,没人逼着我注册百度账号,没人教我可是我想知道,所以我学会了,并且乐在其中。这一条也和年龄无关。

  这点已经提过,但我说的是学习过程的依赖。比如我妈:这个怎么登陆?-你自己看看。-我不会你要教我啊,下次我就会了。-我教了你,你下次还是不会。

  这就像老师教学生一道应用题,学生要求手把手把过程写给他,可是这道题会做了,应用题换个样子,本质问题一样,这个学生还是不会。

  以上是我长期从生活中总结出的几条原因,而心理因素是关键问题。有些用语可能不太贴切和专业,请见谅。

  似乎很多人一说到这个话题就会把原因归到年轻人身上,但我始终认为,这种事情年龄不是关键。电子产品的使用本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与父母也就是教与学的关系,不要总拿亲情、耐心做文章,并没有太大帮助。

  反对一下那个”父母怎么教小时候的你“,以及类似的答案,别说什么我不孝顺,不懂感恩,根本不是一回事。耐心重复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知识点的记忆,而非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重复教爸爸二字可以让小孩学会叫爸爸,可是耐心一遍遍重复1+2=3,可以帮助小孩学会2+1=3吗?电子产品的使用固然达不到学数学对思维逻辑的要求,但和死记硬背绝对是背道而驰的。你可以用耐心教小孩学会叫爸爸妈妈,可是他创造出自己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不是这么仅靠教出来的。

  之所以会来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昨天吃饭,我爸收到一条短信:赠送的500M流量请尽快领取,月底过期。此时我们这个月的流量已经快用完(家庭流量共享),这个消息我爸妈都知晓,然而在流量用完后,他们宁可关闭蜂窝数据,给我发短信、打电话(免费)来避免使用流量,也都不曾想到要在手机APP上领取500M流量。因为这平时是我的任务。我的心情只能用悲愤二字描述。

  有一个长辈,我们教他用微信的时候告诉他,别人发了朋友圈,你可以在底下评论。然后,他就真的开始“评论”别人的朋友圈,评语都是“风趣幽默”、“优美动人”、“温馨和睦”、“风景如画” 等等。

  虽然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互联网上所说的评论、回复、留言都是差不多的意思。但是在上一辈眼里,“评论”这个词还保留着它本来的意义,所以他就会针对别人发的内容进行“严肃”地评论。

  但是没过多久,也没有经过任何人“指正”,这位长辈的评论就自动趋于正常了。因为他身边越来越多的同龄人也开始用朋友圈,当他看到别人的评论都是日常闲聊,就知道了评论朋友圈不用真的写“评语”了。

  子女和父母的社交圈子不同,从技术上教的再仔细,如果没人跟他们一起使用,很快就会失去动力。如果身边有几个朋友、同事、同龄人一起边玩边讨论,学起来就快多了。

  相比之下,要让他们学会使用APP导航、订机票、订酒店就要多费一些功夫了。

  诚然在电视主界面上只要不停按返回键就可以退出一切操作。但是因为各家软件都想留住用户,弄了一堆五花八门的坑爹选项,增加了许多毫无必要的麻烦。

  电视还好,电脑杀毒软件的捆绑下载,有多少人中招?得拿放大镜才能看清那些勾勾叉叉框框。

  九宫格打字法许多年轻人都不用,怎么指望老年人都会?我以前经常帮邻居老头往这种手机里存联系人。我见过许多老年人,因为之前没用过任何带打字功能的设备,汉语拼音(尤其是大写)在毕业后基本就忘光了。而会用手机键盘的老年人,十几年来都追随大众用主流机型,很少会选择这种功能落后的老年机当主力。

  还有我上周日在地铁站,有老年人拉住我,求我教他使用公交卡充值机。我一看,充值机确实有醒目的现金入口,但是点进界面里却压根没有现金充值的选项!人家老头拿着100块钞票,愣是充不进去!

  我对工作人员反应说:你们倒是拿胶带给现金口遮住啊。工作人员表示我是第一个发现这问题的……

  对了,那个充值机的手机充值也莫名其妙。扫码后不是直接充值,而是必须先关注它的公众号爱发体育,然后才能激活充值界面。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扫码付款?就为了帮你你刷公众号流量?

  你说既然卖保健品的能哄得老头老太太们乖乖掏钱,那搞智能产品的是不是需要在设计时认真听取老年人的建议爱发体育、了解他们的心理和习惯呢?

  一位父亲已达到85岁高龄,他的儿子45岁,当时,父亲和儿子在家里坐着,忽然,窗户边飞来一只乌鸦,并且一直在那里叫唤,这时,父亲问儿子:孩子,这是什么?”

  儿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怒火,说道:“你怎么了,问这么多遍,我已经告诉你这是乌鸦,这很难理解吗?”

  这时,父亲走进卧室,从里面拿出一些像是被撕过的日记簿来,把它递给儿子,并说道:“你念念。”

  “今天儿子刚好满3岁,他会笑,能跑来跑去的,公园里有只乌鸦在叫唤,他问我:父亲,那是什么?我就告诉他说爱发体育,那是一只乌鸦。他又再次问相同的问题,一直问了23遍,我回答了他23遍……

  儿子:爸,我问第四遍的时候,你把我狠狠打了一顿。我一共问了23遍,你打了我20次。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